Second slide
必赢官网

寓爱于教 春风化雨——记我的导师叶文振教授

2021年07月05日  点击:[]

本硕七年的厦大求学时光,非常幸运得到很多老师的教诲,对我指导最多、影响最深的当属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叶文振教授。

本科毕业两年后,我再次考回母校,师从叶教授攻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虽然留美多年,但一点大教授的架子都没有,性格爽朗随和,谈吐博学幽默,课上得非常精彩,能结合接地气的案例和在美国求学时的经历,旁征博引,将枯燥的专业知识讲得生动而又深刻。

借助中外学者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叶老师形成了一套让学生边学边干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研究实践相结合,在打好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硕士三年,老师指导我们参与诸如“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流动儿童健康与教育”、“流动女性职业发展”、“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等多项与人口、经济和社会问题相关的课题研究。从梳理和评价相关文献、制定课题调研方案和设计问卷、到预调查和正式入户询答、再到数据整理与分析以及撰写调研报告,叶老师按照中西结合的学术研究规范和程序训练我们。与此同时,老师还非常注重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他结合我们每个人的特长与兴趣、专业背景与科研经历等,有针对性地为我们进行各具特色并有所侧重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指导,让我们较快地建立专业自信,并培养我们在科研方面独当一面的能力。得益于老师的严格训练,硕士三年我在一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二类期刊发表论文一篇。毕业留校后,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织新学期的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有了在学期间积累的调研经验与能力,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完成的调研报告为学校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令大家都印象深刻的,是叶老师始终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开放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机会,他积极鼓励并带领大家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我硕士二年级时,全国人口经济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邀请叶老师做专题学术报告,叶老师却把这个宝贵机会让给我,推荐我上台发言。虽时隔近二十年,我至今仍忘不了当时作为唯一一个学生报告人的自豪与骄傲。与同行专家的交流,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提升了我的学术自信心。

2004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叶老师腰伤旧疾复发,只得卧床休息,但那时正值夏怡然、刘建华和杜娟三位学长毕业论文提交导师审核的阶段,于是老师忍着剧痛一页页审稿,他还不顾医嘱坚持坐起来,给三位学长的论文分别进行细致的批改。每篇论文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现今在厦门海关工作的杜娟师姐动情地说:“一字一句,每一笔、每一画都浸透着老师对我们的负责和爱护,拿到他在床榻上为我们修改的文稿时,我感动得热烈盈眶,手中的论文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导师如此敬业和善待学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交出更用心、更严谨的毕业论文呢!”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留校从事学生工作的我不忘秉承老师倾注心血、助力成才的教育理念,用心、用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问题”学生最后顺利毕业,家长激动地向我鞠躬致谢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叶老师寓爱于教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构建一个以大爱为基础的良性师生互动关系对于做好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虽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研究方向的博导,叶老师却谦和不傲。他以为,学生愿意选择他作为导师,其实是一种认可和信任,不论最后能否考上,都应该感谢学生。我的很多博士师姐妹经常会提及,让她们受宠若惊的,是叶老师会主动联系她们,鼓励她们积极备考。现今在广西师范大学任教的蔡慧玲回忆接到叶老师电话时的心情,她说“鼓励的话语如沐春风,消除我报考前的忐忑与不安,让我满怀信心地投入备考中。”大师姐石红梅在备考时意外怀孕,陷入是生孩子还是读博提升自我的艰难抉择中,老师鼓励师姐说:“我相信你,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女性,你完全能够既考上博士研究生,又做好一个母亲。”这一番话终于打消了师姐的顾虑。每每回忆起来,师姐都庆幸当初是叶老师的鼓励才让自己坚定了信心,事业、学业和家庭都不误,从而成就了今天自信从容的自己。

叶文振教授和在校学生出游的照片(前排中间:叶文振教授)

在老师心里,师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所以三四年的师生关系应成为一辈子的师生情谊。老师虽然带了很多学生,但对每个学生的籍贯、家庭、求学经历和个性特征,都非常了解。老师为数十个师姐博士论文出版撰写的序,都是从她们的人生经历、所受的地域和家庭文化影响中娓娓道来,在总结成长规律中揭示其成功的主要动因。老师在为学生出书作序的同时,也为弟子们能够发表越来越上乘的学术成果而感到欣慰,认为这才是以育人为本分的教书人最大的满足。

叶老师不仅在学习期间对我们关怀备至、悉心教导,而且在我们毕业后依然关心着我们的成长与发展。老师一直把学生当子女一样关爱和照顾,几乎每天都会在师门微信群“望海学村”里与我们互动:“老师遥祝大家周末愉快、岁月如歌!”“村民们早上好,大家外出要坚持戴好口罩,注意安全。”一句又一句的关心和问候温暖着大家。叶老师还经常关注学生的朋友圈,把学生的动态转到群里与大家共享互勉,放大成长和成功的喜悦:“学村人口增长又有特大好消息了,海峰也要做光荣的二孩妈妈了!”“谢谢玲杰静静地努力,并保持平和谦静的心态,把学术生活过得静好又富有美感!”老师还经常在群里用优美的随笔散文分享他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美好感悟,涉及的话题不仅有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构想,也有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有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演讲致辞,也有对两个女儿生活的点滴记录;有对师长、同学、朋友的岁月印象,也有和学生相聚时的师生同乐。老师随时随地的分享与互动,让身处各地的我们,还像在校时一样,时刻感受着老师无处不在的陪伴和教诲。

在叶老师的倡议下,我们同门每年都会定期举行聚会。大家都尽量排除困难,从天南地北赶来。相隔多届的同门即使在校未有接触也能互相了解和熟悉,增强了整个师门的凝聚力。我们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每人都要发表感言,各自围绕一两个关键词,回顾并反思过去的一年,展望与规划即将到来的新年,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这里摘录2011年聚会时老师的结语片段:“首先,希望大家在事业、婚姻和亲子这人生的三大要事上,始终把事业的发展放在人生议事日程上的第一位,有一份好事业就会多一份心理上的定力;其次,婚姻的重要性远大于孩子的效用,有了幸福稳定的夫妻关系,孩子的培养就事半功倍;最后,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环境才是一个更为科学有效的育儿选择。”每次聚会,大家都收获颇丰,总能从学村大家庭的老师和同门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惠及来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叶老师是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学专业就读的,1982年毕业后留校在人口研究所工作,1985年公派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犹他大学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人口学博士后研究,1994年学成回国后继续在母校执教。本科统计学、硕博社会学、博后人口学的多学科背景,使得老师的研究领域和范式都比较多元,妇女发展与婚姻家庭的跨学科比较研究成为叶老师的专攻方向。鉴于自己是培育人才的高校教师,加上这些年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提升,叶老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研究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一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另一方面在《中国妇女报》等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在全国和省级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主编出版了《大学生就业导论》和《大学生创业导论》两本教材,深入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在老师身体力行的示范下,我们在高校工作的同门也都形成了这种责任感和行为自觉,关心和支持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

作为为数不多的妇女理论研究领域的男性学者,叶老师在学界久负盛名,其性别平等意识浸于表里,长年坚守社会性别研究,2015年还光荣当选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值得一提的是,叶老师还将他的学术思想寓于日常生活中,尊重、善待和爱护每一位女性。从感恩母亲的辛苦生育以及大姐放弃学业带大弟妹的无私奉献,到感动于两个女儿的自立和成就,再到指导女研究生家里家外合理兼顾、事业婚育良性互动以及美丽智慧内外兼修,都充分体现了老师那一份源自女性学学科知识的男女平等文化情怀和对女性群体的性别关爱。更让我们内心受到触动的是,老师还将对女性的关爱投放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群体上。早上走路健身时,他会关注福州洪塘大桥建筑工地上的外来务工女性,停下来与她们聊天,了解她们的异地务工和家庭生活状况,还为她们写下好多篇访谈随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叶老师为师四十载,学识渊博,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和敬仰。我感恩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能有幸得到叶老师的教诲,并将继续以老师为榜样,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图 葛学凤


【作者简介】葛学凤,女,1996-200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计划统计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200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必赢官网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登录入口